??提到鐵觀音這道茶,可謂是家喻戶曉,而鐵觀音正宗產地——福建安溪,卻并不為大家所熟知,自古開始被稱為情系,之后逐漸發展為全國最大的茶葉產區,號稱為“茶都”,是我國烏龍茶文化的發源之地。
??說道安溪本地的烏龍茶文化,那不得不從其代表茶品——鐵觀音開始?!拌F觀音”品種于清雍正、乾隆年間在安溪西坪堯陽被茶農發現,并廣為傳播。它因茶質特異,烏潤結實,沉重似鐵,香韻形美,猶如觀音而得名。茶鄉人數百年來則流傳著“觀音托夢賜茶”和“乾隆皇帝賜名”兩個傳說。前者相傳清雍正三年(1725年)前后,信奉觀音的安溪老茶農魏蔭在一天晚上夢見自己在石縫中發現一株茶樹,并于第二天循夢中途徑尋覓,在觀音侖打石坑的石隙間發現一株如夢中所見的茶樹。他把茶樹移植至家中一口破鐵鼎里,悉心培育,并在數年后采制茶葉,發現茶質特異,香韻非凡。
??一天,一位塾師喝了此茶后贊嘆不已,問道茶的來歷,魏蔭就把夢中所遇和移植經過詳告,并指因茶樹是在威武似羅漢的巖石中發現的,移植后又種在鐵鼎中,欲稱此茶為“鐵羅漢”。塾師聽后搖頭道:“有的羅漢猙獰可怖,好茶豈可俗稱。此茶乃觀音托夢所獲,還是稱‘鐵觀音’才雅!”魏蔭聽后,連聲叫好。另一說則與乾隆年間的士人王士讓有關。乾隆元年(1736年),王士讓告假回家,一日,他在郊外巧見層石荒園間有株茶樹異于他種,遂把之移植至自家的園圃,朝夕管理,并把茶葉采制成品。乾隆六年(1741年),王士讓奉召赴京,在拜偈禮部侍郎方苞時,以此茶饋贈。方苞品茶后發覺其味非凡,逐轉獻內廷。乾隆飲后甚喜,但覺此茶烏潤結實,沉重似“鐵”,味香形美,猶如“觀音”,便賜名為“鐵觀音”。
??為何鐵觀音這道茶品會和“觀音”有了聯系,有了上述小編的介紹,相信大家也了解其中的因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