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情

              茶禮儀網專注茶道禮儀,弘揚茶道文化。傳播茶葉知識、茶道、茶藝、品茶、泡法知識。
              您所在的位置:茶葉網>茶葉資訊>茶葉知識>《茶,一片樹葉的故事》觀后感精選10篇

              《茶,一片樹葉的故事》觀后感精選10篇

              2020-12-10 訪問量: 42 茶禮儀網

              《茶,一片樹葉的故事》是一部由王沖霄執導,紀錄片主演的一部中國大陸類型的電影,文章吧小編精心整理的一些觀眾的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茶,一片樹葉的故事》觀后感(一):關于茶的思考&產品的思考

              《茶,一片樹葉的故事》每一株嫩芽被折斷,則表明一個生命的結束;但在茶人細心揉做中,凋萎的樹葉再次煥發生機。茶隨僧侶的足跡,踏上日本的土地,被賦予了莊嚴的儀式,宋代打茶之法被完整傳承;茶隨葡萄牙公主,嫁于英國,下午茶文化風靡世界;無論何種形式的茶,都抵不過抗戰之時,杭州西湖邊上的一句:吃茶去。在茶的故土,方能感知到茶的靈魂,純樸的種植方法,古老的制茶工藝,只有人的情感注入,才能使每一片葉子擁有靈魂。人生如茶,一抹翠綠至一捧濃郁,一抹苦澀至回甘清甜,這些都需要時間的發酵,一切變化用心后無需贅言。茶如人生,烘烤揉搓,歷經磨難,一杯清水給予了茶的第二次精彩,初時浮于水面,成熟后則沉于杯底,只于一杯茶湯。茶,本就是一場修行造化,人生亦如此。燒水、煮茶,本就如此簡單復雜?;氐焦ぷ髦?,農夫山泉產品品牌,《打奶茶》以宋代飲茶方法為基礎,提出了打的概念,從歷史文化出發,尋找一種失去的文化。其獨特的品牌文化與一味尋求外來入侵的產品思路(阿薩姆,午后,英式伯爵……)截然相反,形成了獨特的中國氣質。加上瓶形與包裝的設計,更能表現出品牌文化。廣告宣傳中對于文化的描述多于產品,但是品牌個性一覽無余?;蛟S此款產品并不能像《營養快線》這種產品大賣熱賣,但是它卻滿足了一部分人群心里最深處的渴望,哪怕走進終端貨架,這種文化清新的產品還是會給予我們沖擊,尤其是看慣了花花綠綠的色彩之后。隨著市場不斷的細分,產品種類將越來越多,以后類似的產品將會不斷出現。農夫山泉這幾年的產品多走文化路線,由《東方樹葉》到《打奶茶》,雖然目前市場反饋平平,但我認為這是一條光明大道。當周遭的一切都空洞無味的時候,文化的靈魂將被無數人探尋。吃茶去!

              《茶,一片樹葉的故事》觀后感(二):應該算不上垃圾吧,我也沒看過幾部記錄片~

              看了三集看不下去了,第一集還行,第二集忍了,第三集后直接棄了;拋開導演的好大喜功,追求高大全,結果卻是猴子撿玉米不說;題目是《茶,一片樹葉的故事》,而劇中一些少數民族或者外國的什么飲料根本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茶,甚至,連樹葉也不算!且第三集開頭就開始膜拜什么日本茶道,完了還加一句“大唐遺風”???是可忍孰不可忍!老子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孔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禮,只是道德無以自守后的一種補救手段,是為了承載文化、彰顯道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具體表現形式!任何以形式為第一要務的觀點或做法都是可笑的甚至是有害的!茶道在唐朝很顯然是禮的一種,是當時的歷史時期中華文化與茶結合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其核心是文化而不是喝茶的形式!布怎么捏,腿怎么盤,重要嗎?杯怎么拿,嘴什么形狀,有必要嗎?沒有文化什么也不是!大唐何以萬國來朝,何以稱盛世?就靠的中華文化,就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此豈倭人能知也?倭人就是典型的有形而無質,民免而無恥,看上去一個個彬彬有禮,背后一個賽一個的變態,抓根稻草就當寶;不能賣的能賣的他都賣,三分可笑,七分可悲。老實說,此劇播放有關茶道的內容沒問題,但問題是以倭人為例,原因很簡單,因為倭人沒文化,現在看來,導演也沒啥文化。(覺得我小題大做的隨便噴?。?/p>

              《茶,一片樹葉的故事》觀后感(三):關于茶葉的干貨

              【第一集】

              [茶與人生]

              茶,它經過了水與火,生與死的歷練,與我們相遇。茶的命運,也是我們的命運。

              [景邁山普洱茶]

              盡管景邁山的茶大多被制作成普洱茶餅,但布朗人自己還是習慣喝存放一年以上的散茶。

              “那么在喝新茶的時候,按照我們的茶文化,要把它制成烤茶?!笨静璧钠魑锒际蔷偷厝〔?,土法燒造。抖動,使茶葉和火炭充分接觸,以去除茶葉中的雜質和寒氣,并由此調出濃郁的花香。

              (取茶進土法燒紙的陶器茶壺,放進木炭抖動,充分受熱。取出木炭,將茶壺放于木炭堆之上,倒開水,茶壺里滋滋的冒著熱氣涌出來。)

              每年要舉行一次茶祖節,如果是小祭,它的高潮在16日。如果是大祭,它的高潮在17日。大家都要上到山頂上祭牛。

              “布朗族每開辟一塊新的茶園,種的第一棵樹,叫做茶魂樹。樹樁把它栽起來,就代表它的魂,魂在守護它的茶園?!?/p>

              四年一次的茶祖節大祭,整個山上的布朗人,都匯集到怕哎冷寺,用山泉水泡茶,洗浴神像,以自家最好的新茶供奉茶祖。布朗人的茶祖叫帕哎冷,傳說一千八百多年前,是他在面對族人大規模遭受瘟疫的危難時刻,發現了茶葉可以治病,從而拯救了自己的族人。

              [茶的發展]

              原產于中國西南地區的古茶樹,一路向東南延伸,在自然與先民的調養下,逐漸演化為易于采摘和管理的小葉種灌木。正是這些低矮灌木上生長的鮮嫩芽葉,精制成中國的眾多名茶。

              [茶親]

              每年春天的茶季,中國各地的茶農家里,經常會有愛茶人前來借宿,他們希望品嘗到最新鮮的好茶,更希望體驗一盞好茶背后的甘苦。他們住在茶農家里,與茶農一起勞作生活。

              [龍井]

              “龍井”是茶名,是地名,是村名,也是泉名。中國古人認為,這口井與海相同,其中有龍,所以叫龍井。

              “乾隆到這里喝茶,路過了龍井村。他認為這個地方的茶,他也不講好,也不講差,時隔三年以后,帶著他的侍衛到了這里。他寫下了“龍井乾隆御覽制”。

              龍井,屬于不發酵的綠茶。綠茶是中國人喝的最多的一種茶。人們喜愛綠茶清湯綠葉的品相,更看重它的健康功能,尤其是綠茶抗癌的作用,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國際的關注。龍井茶的色澤,綠黃兩色渾然天成,恰似中國水墨畫的墨跡,濃淡相洇。龍井茶的味道香郁若蘭,而茶農的說法更平實——“油煎蠶豆瓣香”。

              [蒙頂山黃茶]

              距離成都一百多公里的雅安,有一座蒙頂山。相傳兩千年前的西漢時期,一個叫吳理真的人,在這里種下了七株茶樹。后人在吳理真種茶樹的地方,建了一個茶園,取名皇茶園?!皳P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成為好水沏好茶的象征。

              “我們今天采的茶是用來做黃芽的,長度要在一點五厘米到兩厘米,采的時候要掰,不能去掐?!?/p>

              “殺青的溫度,一般在一百六十度以上,鍋底離手心要在一尺二的距離,要感覺到燙?!?/p>

              茶葉要在鐵鍋內用手翻炒四五分鐘,脫水、殺青。

              “第一道殺青主要是要使那個鮮葉去掉青草味,然后讓它煥發出芳香味。我們黃芽的發酵,它主要是靠悶黃,讓它的發酵程度不超出百分之十。每煮一鍋起來,要用草紙包起來,紙是透氣的,不會把茶悶壞。如果你用其他布,它可能就對茶有影響了。這個要三十六個小時,才可能轉化?!?/p>

              蒙頂山的茶園,歷史上大多屬于寺院。僧人們相信,種茶、做茶、喝茶的過程其實也是一種修行。

              茶葉發酵三十六個小時后,再烘焙。如此制作出來的黃茶,黃葉黃湯。同綠茶相比,輕微發酵的黃茶,口感更加溫厚平和,對腸胃清寒的人,尤其適宜。黃茶制作考究,稍不留神就功虧一簣。如今,黃茶在中國地四川、湖南、安徽等地都有生產,這是一道含蓄內斂的茶。

              [茶與人生]

              我們泡一杯茶,茶都是浮在面上的,然后逐漸沉入杯底,這就是我們領悟到人就是這樣的。開頭你不成熟的時候,都是浮在面上的,但是隨著你的經歷多,你的知識增加,社會閱歷增加,你就沉下去了。

              [六大茶類]

              同一片茶葉,經過中國人靈巧的雙手,演繹出了無數種口味,形成六大茶類。不發酵的綠茶,最大程度地保持了茶葉的鮮度。輕微發酵的黃茶,比綠茶更多了一份柔和。不炒不揉的白茶,最多地保留了自然的原味。半發酵的烏龍茶,創造出千變萬化的香氣。發酵時間最長的黑茶,曾經是游牧民族的生命之飲。與其他五大茶類相比,全發酵的紅茶,兼收并蓄,是當今世界消費量最多的茶。

              [桐木村正山小種]

              三百多年前,世界上第一款紅茶,誕生在這個偏僻的山村(桐木村)。

              “明末清初的時候,從江西桐木關來了一支部隊,山里人沒見過世面,茶葉就不管了。等第二天一看,茶青沒辦法及時處理,已經發生變化了,就是發酵了。很急,馬上放到鍋里去炒,炒完了就焙,焙完了顏色黑黑的,泡起來湯紅紅的,就不像原來的綠茶了。心里想這家伙壞了。但總是茶,總是心血,送到星村。星村當時有很多閩南的商人,交給他們托看看怎么賣掉。閩南商人就找到我們家說你去年那個查我賣了,是原來茶價格翻了一倍。這個茶出去了,比綠茶好賣,口味歐洲人更適應?!苯裉?,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茶葉市場屬于紅茶。紅茶傳到西方之后,英文稱為“black tea”。

              [黑茶]

              在藏族文獻中,黑茶被稱為甘露之海。青藏高原高寒缺氧,青菜水果匱乏。藏民需要分解油膩,補充維生素,而這都離不開茶。不僅西藏,對新疆、內蒙古地區的游牧民族來說,黑茶都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四川、云南、湖南、湖北、廣西等地,古老的黑茶工藝已存在上千年。每年春天,四川雅安的茶農在采完第一撥嫩芽之后半個月,就開始收集黑茶的原料了。別的茶類棄之不顧的粗枝大葉卻是黑茶的主要原料。徒手采茶困難,所以采茶人要帶上一把特制的刀子,被稱為刀子茶。黑茶,有著各種制茶工藝中耗時最長的流程。要想制成的毛茶結實飽滿,就需要對粗老的枝葉反復揉捻成型。但在現代揉捻機出現之前,這是最消耗體力的一項工作。如今,只有雅安長沙村的老師傅,還能用最傳統的方式揉捻茶葉。蒸一下,可以使這些原料變軟一些。再裝進麻袋,防止被枝椏扎到。傳統的揉捻技藝,需要一塊木板來幫忙。這道工藝至少要重復三次,被稱為溜茶。(45°放置的長木板,還有兩段的扶手,類似樓梯。將麻袋放在木板上端,兩個人踩在圓筒麻袋上緩緩往下走。走到底再將麻袋拿上去,重復。)

              [武夷山大紅袍]

              武夷巖茶,屬于半發酵的烏龍茶。今天,最頂級的武夷巖茶被稱為“大紅袍”。這個名字來自于天心永樂禪寺后山峭壁上的六棵古茶樹。

              “在武夷山來說,最精品的巖茶叫’三坑兩澗‘,落坑落澗的茶,茶的品質都特別好。日照時間短,葉片也比較厚,泡出來的湯水比較醇厚。

              “做茶要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合一的時候,茶才能做到極致。在搖青的時候要很講究,而且在水分適當的時候,這個茶的邊緣開始綠葉紅鑲邊。這個茶標準發酵的過程就出來了。殺青兩百多度的鍋,只要稍不留意,手肯定被燙起泡。揉捻是用齒狀的揉捻篩,就像我們打太極一樣,你的手要很巧,左右地搖擺,讓青葉卷起來,用的都是內力。這個精品茶要微火慢燉,我們要用炭火去烘焙二十小時?!眰鹘y大紅袍,做得最極致的可以烘焙九次,這樣做出來的茶輕滑有光澤,如同泥鰍魚一般,故名泥鰍火?!拔覀冎v武夷山的茶,他在品茶的時候一定要品出聲音,對茶是一種贊美,(含一口,往里吸兩下)它叫啜茶。啜茶的過程是讓你整個口腔里面每個部位都要接觸茶的湯水,這泡茶所有的好、壞,在你的舌面上全都體現出來?!?/p>

              [白茶]

              白茶,是一種古老的制茶工藝,用曬干或陰干的方式,對茶葉進行簡單加工,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葉的營養成分和藥用價值。當地人常常把白茶當做消炎殺菌的藥品。

              (福建福鼎柏柳村,每年三月中旬開始)

              “早上不能太早,早上霧很多,很大,對茶青色澤有影響。晚上要早一點收起來。中午曬的時候,太陽太強,一曬會糊了。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就很難。要眼觀其色,我們看它顏色怎么樣,或白、或黑;手摸其干,看它的干度怎么樣。曬白毫銀針,我們要細心地去觀察它。等火煙消完了,我們才把銀針放下去。溫度不要太高,一高等一下就糊了?!表敿壍陌撞?,以清明前壯碩多毫的茶芽精制,入水根根挺立,白毫閃亮,名為白毫銀針。

              今天,大受歡迎的白茶,是一百多年前,從附近的太姥山上移植過來的。

              曬青的時候,要非常細心。如果用手鋪好了以后,就不要再去碰它。如果天氣好,像西風的天,就曬的比較多?!边@在天無三日晴的太姥山頂并非易事?!?/p>

              [茶與人生]

              我們這邊到清明都很冷的,曬白茶很不容易,在太姥山上存一點白茶是珍品。喝茶的時候要用這顆心,坐禪的時候也用這顆心,茶味和人生的味道一樣,跟禪的味道也一樣,因為茶也有生命,它跟人一樣,你對它越了解,你做的茶就越好?!?/p>

              “慢慢地,你發現萬法回歸內心,生活還是回歸平淡最快樂。喝茶也是這樣的,以前是追求種種的茶,茶香,茶湯,茶的顏色怎么樣,慢慢地,現在只要有一杯清淡的茶就可以了?!?/p>

              ————————————

              【第二集】

              [斗茶]

              比賽的過程很短,選手們只要完成初制的毛茶即可。而手工制作的毛茶,其實最見茶人功力。真正的高手在翻炒時,能感受茶葉最細微的變化。結束殺青的時機,往往就在分秒之間。經過殺青的茶葉,還需要用雙手反復揉捻。雙手力道要足,才能將茶葉中的汁水揉出。

              [蒙古奶茶]

              茶來自內地,為了方便運輸,壓制成茶磚,茶磚厚實到需要用錘子砸,砸下來的碎茶裝在網兜里,先放入滾鍋中煮。整鍋湯水呈現褐色的時候,加入鮮奶。

              [赤水蟲茶]

              村民們把采集回來的樹葉發酵,這會使葉子散發出清香,從而引來化香夜蛾等昆蟲,在茶葉上產卵繁殖,長出的幼蟲就以這些茶葉為食。通過這些幼蟲食道后的產物,再曬干過篩,稍加炒制,就制成了當地別具一格的飲品,蟲茶。

              ————————————

              【第三集】

              [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的動作,繁復而漫長。最嚴格的茶道,要持續四個小時?!皟x式,或者是說它的形式,其實是它的內容。呈現給你的這個形,表達給你的這個狀態,你不可能是沒有一點感受。每一個動作它的角度,或者是它的手的高低都規定的非常嚴格?!比毡静璧篮鹊氖怯貌璺蹧_泡的茶湯。茶道的關鍵步驟是用茶筅將茶湯攪拌均勻,叫做點茶。

              如今日本茶道已經成為日本傳統文化代表,但這種古老的方式中,依舊保留著許多的唐宋遺風。

              [唐茶]

              唐代的茶,大部分都做成了茶餅。

              唐茶的第一步,是加工茶餅?!鞍巡栾炏瓤鞠懔?,烤香以后再研磨,研成茶末。另外它有一個羅盒,它的羅盒旁邊有一個空間,你就推來推去,這個茶就可以篩出來了?!碧撇璧年P鍵是煎煮,也叫煎茶?!盁臇|西是用鐵鍋,它還很講究從哪里來的水。第二個,很講究溫度。怕水太開了,把水倒進去將水溫降低。另外一邊水要燒開了,茶就放進去,鹽、姜、桂那些調味料放進去,這種口味跟我們現在有一點差距?!保ㄅe碗齊眉,敬天地。雙手大拇指和食指握住茶杯。)

              [油茶湯]

              傳說,曾經有人試著將茶葉炸透后,加入湯中熬制,以此治療濕熱帶來的疾病。在貧苦的年代,茶也曾替代肉類,作為年貨出現在年三十的油湯里?!胺乓稽c調料,花椒、鹽都可以,待湯開了以后,就把這些放到碗里面,這樣就可以吃?!睂⒉璩韵氯?,是中國人對茶最原始的品茶方式。

              [恩施玉露茶]

              (唐代蒸青綠茶工藝)用蒸汽殺青,可以帶來更純粹的綠色和鮮美的口感。蒸汽殺青,只需要四十秒的時間,殺青后的茶葉,先在五十到八十攝氏度的焙爐上懸手揉搓,拋散初干。在一個半小時的純手工制作中,茶吐露出清香,變為松針的形狀,這就是恩施的玉露茶。

              [日本靜岡茶]

              日本的靜岡茶同樣以蒸青和手揉聞名。每年春天,茶師們都會聚在一起切磋技藝。

              將針葉狀的茶葉摞在一起,摞的越高,說明茶的規格越統一,針形越飽滿。

              [河坡酥油茶]

              河坡酥油茶的喝法與其他藏區不同。打茶之前,茶餅要在碾子里反復碾碎成粉末狀,然后以水沖泡。在河坡,點茶的工具是藏族的木筒。這里喝茶的方法在宋代形成,至今仍然沒有改變。

              [潮州功夫茶]

              “我們這邊說功夫,講究到火、水、器具、沖泡的技藝。最終的目的是怎么泡好這杯茶湯。其實沖泡有一個順口溜:高沖低斟,刮沫淋蓋,關公巡城,韓信點兵?!?/p>

              “做茶是用心做的。一個茶的好壞,這一喝就知道當時做茶的心態是怎么回事?!?/p>

              鳳凰單叢屬于半發酵的烏龍茶,以香型多樣聞名?!弊霾柚饕莾蓚€,一個是把茶做的順口,再高級就做出有沒有香氣?!?/p>

              [茶的發展]

              明朝初年,中國的飲茶方式發生重大變革。炒青取代蒸青,散茶取代茶餅,茶不再被吃下去,人們更樂意通過泡茶,品位茶的原味和香氣。

              ————————————

              【第四集】

              [祁門紅茶]

              祁門紅茶與印度大吉嶺紅茶、斯里蘭卡的錫蘭紅茶,并稱世界三大頂級紅茶。西方人欣賞祁門紅茶的香氣,為它創造一個專有名詞”祁門香“。陰雨天對做茶有影響?!爱斕斓娜~子必須要當天做完,不能過夜,時間一長茶葉就不新鮮了?!?/p>

              鮮葉的萎凋,需要小半天的時間。陰雨天空氣濕潤,這個過程會更長。萎凋后的茶葉,需要進行揉捻。茶青在雙手的反復揉搓下破裂。揉好的茶被放在竹篾中。半青半紅的茶葉,在幾個小時里充分發酵,最后在炭火上烘干,祁門紅茶的香氣開始凝聚。老謝自己喝茶,一天粗制就夠了。但在茶廠,粗制的差還需要一輪精制,精制環節有十七道工序,先將粗老的茶篩出,在布袋中打碎,再通過網徑不同的篩子,將不同直徑和長度的茶細分。規格統一的茶葉,沖泡起來能激發更好的口感。

              ————————————

              【第六集】

              [茉莉花茶]

              做茉莉花茶的第一步是加工茶葉?!巴ㄟ^蹚踩(腳上套布套,把茶放在篩子里跺茶),就是茶取出來梗保留?!弊霾璧牡诙绞翘幚砘ɡ???此旗o止的花蕾,內部的溫度卻在升高。有經驗的制茶師傅講手伸進花堆,就能知道合適將花再翻動。等到花瓣和花下虎爪充分舒展,茉莉花的香氣就開始溢出了?!昂Y花的時候要著力(用手搖動篩子)差的花要分掉,收跟推兩個放在一起?!钡谌齻€步驟是窨制,這是最關鍵的環節。讓干燥的茶葉吸收新鮮茉莉花的香氣,茶與花混合的比例和時間是最難掌握的技巧。窨制時需要定時翻動,所以人是不能離開的。整個過程要持續到第二天的早上(茉莉花晚上才開)。

              茶葉吸足了水分和香氣,原先水靈的茉莉花已經枯敗,用細網格的篩子將茶葉和殘花分離開。炭火是昨天晚上已經燜好的,最后的工作就是將茶葉烘干,這算一次窨制。頂級的茉莉花茶最少要九窨以上,一次窨制要三天。

              [安溪鐵觀音]

              中國大多數名茶只做春天一季,而鐵觀音一般可做三季:春茶、夏茶、秋茶各有風味。

              [峨眉山竹葉青]

              峨眉山最好的茶園,隱藏在海拔八百米到一千二百米的原始森林中。竹葉青最初就是山上的僧人創制的。八萬棵芽心僅能制成一斤竹葉青。

              “茶不離手,手不黏鍋,若一手擦到鍋就要燙到手。殺青重要,理條也重要,輝鍋還是重要,這幾道哪個不注意味道就不好?!?/p>

              如果想成為珍品,還有最后一道關口?!斑x茶的標準就是要完整,不能太大,不能太小,顏色要均勻,不能有一點瑕疵,像熊貓竹葉那樣的才能要。從一千五百克原料里選出三百克茶葉的樣子?!?/p>

              [茶與人生]

              一片茶葉,歷經磨難,一次次死去,一次次重生。水的呼喚,幫助它完成了最后一次涅槃。而這段不平凡的歷程,在喝茶人端起茶杯的那一刻,得以圓滿。

              《茶,一片樹葉的故事》觀后感(四):找一款靠譜的日常茶

              平時并不喝茶,以前喝些飲料,現在基本是白開水了。小時候甚至是討厭茶葉的,覺得一點也不好喝,后來大約三四年級的時候在大伯家里發現了一個茶葉罐,覺得好看就打開看看,罐子里已經沒有茶葉了,但是空空的茶罐卻有茶香涌動,我才明白,不是茶水不好喝,是我沒有喝上好茶...那時候小,只是認得茶葉罐子上的龍井二字,并不知道代表的是什么。

              后來上學也沒喝什么茶,倒是可樂雪碧什么的喝的不少,直接的暢爽比喝茶來的過癮的多了。然而第一次從心底覺得茶好喝還是在茉莉餐廳那一次,按常理來說,花茶不會有很出彩的味道,但那天吃的什么都忘記了那一杯茶的味道我至今還記得,后來買了好多種茉莉花茶,都不是那個味道。倒是發現現在的茶葉市場好混亂,想找一款靠譜的茶,不被別人忽悠,還得自己掌握這方面的知識,另外就是還得多喝…

              按照我的減肥體系理論,應該喝一些烏龍茶或者紅茶,綠茶就不要喝了。以前也沒有喝過發酵茶(康師傅冰紅茶可不算),于是前些日子做了功課,了解了一下,買了一款叫做人參烏龍的茶,泡好喝了一口滿滿的幸福啊,覺得這一回終于找對了感覺,喝完以后喝白開水都是甜的。但是泡第二次的時候卻滋味全無,后來了解了一下,說這種甜其實是甘草的作用。在做茶的時候用甘草粉裹住茶葉,所以第一次泡的時候感覺很好,第二次就什么都沒有了...沒有了…

              現在把目光轉向了紅茶,希望在紅茶里找到一款日常喝的靠譜的茶,現在天氣轉涼,希望暖暖的紅茶能給我帶來一絲溫養的力量。

              《茶,一片樹葉的故事》觀后感(五):中國茶還有很多可說

              從中學起,就養成了一邊做題一邊喝茶的習慣。綠茶,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間或也會換烏龍、普洱、菊花喝喝,不過綠茶仍然是我的最愛。

              雖然茶喝的多,但對茶的文化歷史不算了解很深??吹接兄v茶的紀錄片,是一定要看的??墒蔷拖裼腥嗽u論的,這部片子更像一篇關于茶的散文,導演思路飄到哪就拍到哪。片中講到中國茶、茶文化、茶生活和制茶工藝的時候,都讓我很感興趣??上?,沒有講很多就話鋒一轉到國外,差不多有三集在講國外的茶 --- 日本,印度和英國。

              不是說國外的茶不值得講,但既然是短篇幅的紀錄片,就應該把更多的筆墨放在茶的故鄉?;蛘咚餍宰鰞蓚€專輯,一個專講故鄉的茶,一個專講他鄉的茶。

              中國茶的豐富內涵絕對是可以拍出像舌尖上的中國那樣的長篇巨制的。

              《茶,一片樹葉的故事》觀后感(六):摻進浩蕩人生的葉子

              每一集開頭都美極了。茶葉在萬千植物中不起眼,在貼蕩起伏的歷史和人生中安靜的飄零,因茶而有的茶馬古道已人跡罕至,像是逐漸消匿,日常生活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卻已經少不了它。它沾染著人間煙火,低進塵埃,也總會因為一杯水無聲的舒展出窈窕的姿態,在水中它便是唯一的主宰,讓無味的水有千般變化的味道,讓人生也在些微的苦澀中回甘,在浮躁中斂一份心性。 六大茶系:綠茶、黃茶、白茶、烏龍茶、黑茶、紅茶 雅安 蒙頂山 黃茶 武夷山 桐木關 正山小種 紅茶 祁門紅茶 武夷巖茶(大紅袍) 烏龍茶 天心村天心永樂禪寺 太姥山 白云寺 白茶古樹 福建福鼎 白茶 白毫銀針 消毒殺菌 昆侖山 昆侖雪菊 降血壓 云南 普洱茶 恩施 玉露茶 浙江余杭徑山寺 日本茶道祖庭 安徽休寧 松羅綠茶 福建安溪 鐵觀音

              《茶,一片樹葉的故事》觀后感(七):茶語。

              喜歡茶,從父親開始。

              兒時的我,是并不喜歡茶的,只因它的苦。而父親卻一直喜歡喝茶,每天都會泡一杯茶,當時,不懂父親為何要喝那苦苦的茶。

              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懂得,茶,除了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人生。

              喜歡茉莉,在所有的花中,只有茉莉的香味讓我感覺很舒服。不那么濃,淡淡香氣,小而白的花朵,不爭艷,神秘,低調。盡管喜歡茉莉,但最喜歡的茶卻并非茉莉花茶,而是苦丁茶。很遺憾,片中沒有提到苦丁茶。

              苦丁茶分為大葉苦丁茶和小葉苦丁茶,其中,我又更加喜歡大葉苦丁茶,僅僅只有一片小小的葉子,在水的浸泡下慢慢散開,如同一朵枯萎的花重新富有了生命。一杯茶,僅有一根茶,注定是主角。

              我喜歡苦丁茶的苦,不像苦瓜的澀,不像巧克力的膩,它的苦雖然濃,但當茶湯流過你的喉嚨后,便是滿口甘甜。深刻體現了,苦盡,甘來。

              人亦如此。

              人,從小到老,皮膚、體內均因年齡而老,惟獨心靈與精神在不斷增長,像苦丁茶一樣,隨著時間的增長綻放,最終亦茶亦水,融合成一體。人老后,一切看淡,看淡名譽,看淡金錢,看淡生命,最終亦人亦土,與世界融為一體。

              愛茶,愿自己有一個如茶般的人生??啾M甘來,成為自己的主角。

              ?「茶語」?

              1.茶,是一段旅程。

              2.從對茶的期盼,到創造屬于自己的茶,人們在永不停息的腳步中,尋找傳統,尋找希望。在路的盡頭,安放我們心靈的家園。

              3.喝茶,是簡單的事;喝茶,也是復雜的事,從簡單到復雜,從復雜回歸簡單。

              4.在世界的某些角落,古老的茶依然存活著,優雅、樸素,那是讓現代人陌生的,緩慢而溫暖的時光。

              5.歲月釀成了茶的味道,茶散發出靈魂的清香。

              6.茶的馨香,讓我們停留下來,或者,奔向遠方。

              7.茶,是人類面對自然的態度,也是面對內心的態度。

              8.茶如人生,苦盡,甘來。

              9.真正的茶人,深知這茶香的源頭,其實不在雙手,而在心間。

              10.它走過漫長的旅程,生命歷經枯萎、重生、綻放,或許只是為了提醒匆忙行走的人們,在明知不完美的生命中,也可以感受到完美。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時間。

              《茶,一片樹葉的故事》觀后感(八):關于茶

              第一次出關于茶的紀錄片,無論情節多么糟糕,思路如何混亂,我都頂了。

              總覺得,只有中國人才有資格出關于茶的紀錄片,甚至比美食更有資格,更能豐富。隨便點選什么都是精華,都是一貫中國的博大精深。

              本片總體拍的思路稍顯亂和倉促,各種穿插有時有些突兀。缺少了些許元素,如煮茶泡茶的器具,泡茶的水等。但仍然是不可多得的好片。

              拍攝的畫面,如此精美寬廣,看到茶葉在水中沉浮,看到茉莉花蕊的綻放,看到少數民族的祭禱,看到英國精美的下午茶,看到日本繁復嚴格的茶道,都生出無限感動。從最粗糙到最精細,那些帶給人的震撼都是一樣的。

              這是一個愛茶的人,對一部關于茶的紀錄片生出的無限感動,無限遺憾以及無限希翼。

              希望真正的茶文化,重新興起。在中國,在內地。

              《茶,一片樹葉的故事》觀后感(九):怎一個贊字了得!

              兩年沒看國產紀錄片了。這次被推薦看這部關于茶文化的片子,十分震撼。片頭大氣精致,鏡頭細膩又磅礴,娓娓道來,亦淺亦深。我們國家很需要這樣的東西向世界推廣自己的文化,也需要這種東西在普通國民宣揚自己的歷史財富。

              茶在英國曾是被鎖在嵌滿珠寶的銀盒里,擺在起居室中的頂級奢侈品,今天我們對法國干邑現磨咖啡等等趨之若鶩,卻無視幾千年來傳承下的瑰寶。

              茶是一種寧靜致遠的生活方式。正如片中第一集那個做黃茶的老師傅所講的,人生就如茶一樣,不成熟的時候是浮著的,經歷之后,才會沉淀下去,品出生活的真味。

              只可惜沒有出影視原聲的碟子?,F在日本和歐美許多精心制作的紀錄片都會有OST,也涌現了許多以配樂見長的大師。期待國產紀錄片在這方面能有進一步的發展。

              《茶,一片樹葉的故事》觀后感(十):茶香背后的東方情思

              關注微信公眾號“雕刻時光CN”,和小編一起記錄時間的光影

              茶香背后的東方情思 ——淺析紀錄片《茶,一片樹葉的故事》 茶是一種人生,按漢字的寫法,茶是人處在草木之間。茶是人類面對自然的態度,也是面對內心的態度。茶源于自然,又超乎于自然。茶,這片神奇的樹葉,帶給我們的是以人為本的文化體驗,教會我們的是道法自然的人生態度,給予我們的是淡然不爭的文化自信。而更重要的是茶對于東方人來說是一種情感的牽絆,或者說是一種情思。 所謂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是中國人的生活,是中國人的文化,也是中國人的精神。千百年來,茶作為中國的文化驕傲,走向世界各地。無數人為茶生,以茶榮,茶不僅是一種生活,更是一種情思。編導以板塊化的敘事,通過茶人的故事,展現東方人對茶的情思。數百年來人們的努力,使茶不再是一片樹葉的故事,而是世界文化傳播與融合的故事。茶,不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靈魂,一種屬于東方人的情思。紀錄片本就是一種人的藝術,以人的故事講茶的故事,寄托了編導濃濃的人文主義情懷。也正因如此,不僅是東方人,西方人也視茶為靈魂的飲料,視品茶為最接近東方文化的圣地。 茶,離我們很近,又離我們很遠。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辈璧墓适?,是自然的故事,人與茶的相守,即是人與自然的相守。編導用豐富的鏡頭語言,再次帶領觀眾深入茶的世界,品味茶的故事,感受茶的魅力。特寫鏡頭將茶放大,使觀眾融入茶,真正細致的觀察茶。茶美麗的紋理間,都是文化。仔細地去看一杯茶,即是品味人生。人生如茶,當你初次踏入塵世中,就如同茶一樣,浮在水面上,當你積累了足夠的經驗,體驗了人生百態之后,心就會沉下去,就如同沉在水底的茶一樣。升格鏡頭慢下人的腳步,提醒匆忙行走的人們,在明知不完美的生命中,也可以體驗完美,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時間。當茶水從茶壺中慢慢流下,我們似乎能感覺到,那是時光的流逝。延時拍攝展現了時間,因為茶的醇香正是時間的藝術。從茶葉的采摘到溫火慢烤,茶的產生,需要的是心血,更是一種平和。有了茶,人們才能更親近地與自然擁抱。東方人深知茶所內涵的人生智慧,所以他們品茶,他們愛茶,與茶產生了深厚的情感牽絆,視茶為情感,為靈魂。 茶,是一段旅程,人們在永不停息的腳步中,尋找傳統,尋找希望。在路的盡頭,有安放我們心靈的家園。茶是東方,是情感,無論時光流逝,山河流轉,茶永遠是東方人心中的那份情思。

              有用+13
              分享
              茶葉的功效_種類_泡法-茶禮儀網